一年十二个月别称-集合202句

2024-02-06 05:15:03 59 0
3A句子网

一年十二个月别称

1、月别称:腊月、季冬、严冬、残冬、冰月、严月、除月、季冬、残冬、末冬、嘉平、穷节、星回节。

2、元月、征月、初月、端月、冠月、寅月、嘉月、新月、陬月、泰月、隅月、孟月、三微月、始春、初春、元春、早春、孟春、首春、岁首、开岁、发岁、献岁、肇岁、芳岁、华岁、开发、春王、孟王、孟阳、孟陬、首阳、新正、夏正、建寅、青阳、三阳、元阳、正阳、太簇、三之日;

3、阴月:十月叫成“阴月”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,十月要“纯阴用事,嫌于无阳,故以名之。”

4、在古时,月份的别称很多,每个别称均有其不同的含意。岁未十二月除了“腊月”这别称外,还有除月、末冬、腊冬、嘉平、季冬、严冬等别称。腊月,现通常指农历十二月。

5、十二月:腊月、季冬、严冬、残冬、冰月、严月、除月、季冬、残冬、末冬、嘉平、穷节、星回节。

6、十月:月、阳月、小阳春

7、蒲月:五月初五端午节,许多人家悬挂菖蒲、艾叶于门上,用以避邪,因此,五月又称“蒲月”。五月:五月榴花红似火,又称榴月。

8、九月:菊月、玄月

9、农历二月

10、六月:荷月、季月、伏月、焦月、署月、精阳、溽暑、季暑、且月。

11、七月兰秋,八月南宫,九月授衣,十月子春,葭月龙潜,腊月嘉平。

12、五月: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

13、六月: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

14、三冬。古人以农历十月为孟冬,十一月为仲冬,十二月为季冬,并将三个月份合称“三冬”,用以代指冬季。如:唐代诗人杜甫《遣兴五首之二》:“蛰龙三冬卧,老鹤万里心。”

15、五月:榴月、毒月、仲夏、天中、郁蒸。

16、三秋:秋季的第三个月,即九月。

17、古时候人们对于月份或日子的称呼是很独特的,每一个月、每一天的都有着诸多的雅称和别称,比如一号又叫做一东、二号又叫做二冬等等;一月又叫做孟春、寅月、正月、元阳等等。

18、二月:杏月、仲春、仲阳、如月、丽月、花月、仲月、酣月。

19、杏月:二月,大地吐绿,万物迎春,杏花含苞欲放,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——杏月。“二月红杏闹枝头”,又称杏月。

20、辜月:十一月叫“辜月”,有吐故纳新的意思,正像古人所曰:“十一月阴生,欲革故取新也。”

21、九月通常称:季秋、晚秋、暮秋;

22、四月:余月、阴月、梅月、清和月、初夏、孟夏、正阳、朱明;

23、八月:桂月、壮月、中秋月

24、十二月是什么月

25、十月通常称:孟冬、初冬、上冬;

26、)“葭月潜龙“应是“葭月龙潜”,十一月别称冬月,葭月,龙潜月,等等。

27、没有“绀香”这个词。绀,音(gan,四声),查字典,说的是一种颜色,黑里透红,也说“绀青色”。

28、五月:榴月、毒月、蒲月

29、“绀香”一般来自所谓网络美文:“正月开岁,二月绀香,三月桃良,四月秀葽,五月鸣蜩,六月精阳,七月流火,八月未央,九月授衣,十月获稻,葭月潜龙,腊月嘉年”。

30、八月:壮月、桂月、仲秋、中秋月:

一年十二个月别称

31、柳月:正月银柳插瓶头,又称柳月。

32、十二个月雅称

33、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:

34、十月:良月、阳月、小阳春

35、三月雅称:季春、辰月、病月、姑洗、桃月、暮春、桐月、晚春、春杪、余春

36、五月:仲夏、午月、皋月、蕤宾、蒲月、榴月、星月、盛夏、夏半、芒种。

37、菊月:九月菊花傲秋霜,又称菊月。到了农历九月,万木萧瑟,落叶纷纷,独有那婀娜多姿、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,“菊月”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。

38、三月:桃月、春晚、晚春、暮春、蚕月、上春、春日、绸月、季月、莺月、末春。桃月:三月桃花粉面羞,又称桃月。到了三月,桃花怒放,绮丽芬芳,自然称“桃月”。

39、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,比如对于月份的称呼、对于日子的称呼就有很大差别,在古时候一号日期叫做一冬、二号日期叫做二冬、三号日起叫做三江等等。除此之外,一月份又叫做孟春、寅月、正月、元阳、初月、初春、开岁、芳岁、早春,上春,端春,端月等等

40、玄冬。“玄”为黑色,古代以四方为四季之位,北方冬位,其色黑,故冬天又别称“玄冬”。如:东晋张望《贫士诗》:“炎夏无完,玄冬无暖褐。”

41、二月:月、花月、如月、春

42、之所以叫“腊月”,是因为“腊”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“祭”名。“腊者,接也;新故交接,故大祭以报功也。”“腊”与“猎”通假,“猎祭”亦为“腊祭”。相传早自周代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个月举行“岁终之祭”,亦称“腊”。腊祭的对象,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。五位家神指的是门、户、天窗、灶、行(门内土地)。因在十二月举行,故称该月为腊月,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。汉代前,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。汉代后,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“腊日”,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,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。直到南北朝时,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“腊八节”。

43、穷冬。“穷”,尽也。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,故有“穷冬”之别称。如:唐代黄滔《送友人游边》:“关河初落日,霜雪下穷冬。”

44、孟冬:初冬,指农历十月。

45、这里,绀香应该是“酣香”,不知道哪位第一个打错了,在网络上流传很广。农历二月,是仲春之月,同样有好多别称,比如“酣春”,杏春;酣月,如月;丽月,花月;仲月;等等。也见用“酣香”指代二月的,就是没见过“绀香”。

46、五月通常称:仲夏、超夏;

47、九月:菊月、玄月.

48、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如下:

49、二月:如月、杏月、仲春、早春;

50、五月:榴月、薄月、仲夏;

51、三月:桃月、桐月、炳月、三春、阳春、暮春

52、严冬。“严”有“程度深”之义,故“严冬”也就成了极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称。如唐代僧贯休《塞下曲》:“严冬大河枯,嫖姚去深击。”

53、一个月每一天的古代别称是什么

54、一月雅称:孟春、柳月、寅月、陬月、太簇、初春、新春、端月、岁始、肇春、初阳

55、四月:余月、清和月、桃月、孟夏;

56、天每个月巧月正月冬月

57、桂月:八月桂花遍地香,又称桂月。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,八月美名曰“桂月”,自然是名副其实了。

58、农历一月

59、十月:阳月、小阳春、孟冬;

60、二月:仲春、卯月、如月、夹钟、花月、杏月、春半、花朝、殷春、春中。

一年十二个月别称

61、一东、二冬、三江、四支、五微、六鱼、七虞、八齐、九佳、十灰、十一真、十二文、十三元、十四寒、十五删、十六铣、十七筱、十八巧、十九皓、二十哿、二十一马、二十二养、二十三梗、二十四敬、二十五有、二十六宥、二十七感、二十八勘、二十九艳、三十卅。

62、十一月:仲冬、子月、辜月、黄钟、霜月、寒月、葭月、正冬、畅月。

63、三月通常称:暮春、末春、晚春;

64、二月: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

65、四月通常称:孟夏、首夏、初夏;

66、回一年零十个月的古语表达为"两年"。

67、三月: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

68、十二月雅称:丑月、涂月、大吕、暮冬、梅月、暮岁、岁杪、冰月、严月。

69、如月、梅见月、梅月、丽月、卯月、杏月、酣月、令月、跳月、小草生月、衣更著夹钟、仲钟、仲春、仲阳、中和月、四阳月、四之月、春中、婚月、媒月、大壮、竹秋、花朝。

70、五月:榴月、月、蒲月

71、北陆《隋书·志第十五·天文中·七曜》载:“日循黄道东行,一日一夜行一度,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。行东陆谓之春……行北陆谓之冬。”北陆本指太阳冬季所在的方位,后来被人们用来代称冬天。如西晋张载《七哀诗二首》:“朱光驰北陆,浮景忽西沉。”

72、十一月:辜月、冬月、仲冬、中冬、畅月、葭月、龙潜月。

73、二月:杏月、花月、如月、仲春、绀香。

74、小阳春:指农历十月,现在还习惯称夏历十月为“小阳春”。

75、一月:正月、端月、征月、开岁、华岁、早春、孟春、新正;

76、玄序。玄,冬之色;序,季节。用“玄序”称冬季者,如唐许敬宗《奉和守岁应制》:“玉移玄序,金奏赏彤闱。”

77、一月: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

78、七月:兰月、巧月、瓜月、相月、霜月、桐月

79、)“桃良”应该是“桃浪”。三月有个别称是桃月。当然还有“莺时”等好多别称。

80、)没有“八月未央”这个说法。诗经里没有。据说有部小说叫这个名字。网上很多人还在解释来解释去,搞笑。诗经里,关于8月,有几个说法,比如“七月食瓜,八月断壶,九月叔苴”等。具体请查阅诗经原文。

81、九月:菊月、玄月、季秋、晚秋、暮商

82、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分析

83、月的别称有有玉兔、素娥、冰轮、玉轮、桂魄、蟾蜍、顾兔、婵娟、玉钩、玉镜、广寒宫、望舒、纤阿、金波、玉弓、悬弓、团扇、玉桂、银台、玉羊、夜光、清光、太清、玉蟾、素蟾、瑶蟾、圆蟾、金蟾、蟾魂、蟾宫、皓魂、金魄、素魄、圆魄、冰魄、瑶魄、玉盘、金盘等。

84、阴历十二个月雅称

85、令月、卯月、同月、柳月、命月、如月、丽月、杏月、花月、仲月、酣月、四之月、仲春、中春、酣春、艳春、芳春、夹钟、夹仲、大壮、火壮、建卯、竹秋、酣香、仲阳、中和、花朝;

86、农历一月又叫月正、新正、孟春、首春、上春等,农历二月又叫如月、梅见月、梅月、丽月、毛月等,农历三月又叫暮春、末春、季春、晚春、蚕月等,农历四月又叫缺月、荒月、阳月、农月、乾月等,农历五月又叫仲夏、超夏、中夏、初月、星月等,农历六月又叫荷月、暑月、焦月、伏月、季月等。

87、首阳是正月的别称。中国民间农历一月又称正月。《礼记,月令》称一月为“孟春之月”。是月也,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,鱼上冰,獭祭鱼,鸿雁来。民间根据花期,时令,天干地支等,还有好多好多个别称。比如柳月;献春,初春,肇春;开岁,芳岁,华岁;端月,征月,新正,初阳;等等。

88、农历七月又叫孟秋、第一秋、上秋、瓜秋、早秋等,农历八月又叫仲秋、秋半、秋高、橘春、清秋等,农历九月又叫菊月、授衣月、青女月、小田月、剥月等,农历十月又叫阳月、亥月、吉月、良月、坤月等,农历十一月又叫仲冬、中冬、正冬、畅月、霜月等,农历十二月又叫腊月、除月、丑月、严月、冰月等。

89、腊月。岁末十二月由于处在新旧交接时段,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。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新旧交接的月份举行“岁终之祭”。因岁末十二月有“腊月”、“腊冬”等别称。

90、正月、端月、初月、征月、早月、太月、扬月、陬(zōu)月、十三月、春阳、初阳、首阳、孟阳、孟陬、肇(zhào)春、端春、初春、早春、上春、新正、月正、开岁、发岁、肇岁、三之日、孟春、太簇、寅(yǐn)月等。

一年十二个月别称

91、因“腊”与“猎”通假,“猎祭”遂写成了“腊祭”,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,此风俗起源于周或秦汉时期。

92、农历的每个月份都有不同的别称。由于它和农业生产紧密的联系,所以从二月到九月差不多都用植物来表示。

93、玄英。《尔雅·释天》云:“冬为玄英。”后人因用之代称冬天,如唐代魏征《道观内柏树赋》:“涉青阳不增其华,历玄英不减其翠。”

94、春晚、晚春、暮春:三月春晚,即晚春、暮春。

95、五月:蒲月、仲夏、超夏、榴月、郁月、呜蜩、天中、仲夏、皋月。

96、二月通常称:仲春、仲阳、如月;

97、三月:季春、辰月、病月、姑洗、桃月、暮春、桐月、晚春、春杪、余春

98、九月:季秋、戍月、玄月、无射、菊月、暮秋、凉秋、杪商、秋末、残秋。

99、十二月:腊月、涂月、季冬、冰月。

100、暮春:即夏历三月,或阴历三月。

101、八月:仲秋、酉月、壮月、南吕、桂秋、桂月、清秋、拓月、秋半、中律。

102、十二个月份的雅称介绍

103、腊月别称大全:

104、桂月、壮月、仲秋:农历八月,一曰桂月,二曰壮月,因居秋季之中,又叫“仲秋”。

105、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,如农历的一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;第十一天至第二十天以及第三十天直接用天数记录,如农历的一月十五日(节)称为正月十五,农历的十二月三十日(岁除,当天晚上称为)称为腊月三十;第二十一天至第二十九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廿日,亦有些通胜将之说成念日,如农历的一月二十二日称为正月廿二或正月念二。

106、四月雅称:孟夏、巳月、余月、中吕、初夏、麦月、槐月、夏首、新夏、梅月

107、八月通常称:仲秋、正秋;

108、农历十二月别称十二月的雅称叫什么

109、四月:孟夏、巳月、余月、中吕、初夏、麦月、槐月、夏首、新夏、梅月。

110、春日:夏历三月。

111、二月:命月、如月、丽月、杏月、酣香、仲春;

112、七月-巧月,凤仙节节开,又称巧月;八月-桂月,桂花遍地香,又称桂月;九月-菊月,菊花傲霜雪,又称菊月;十月-阳月,芙蓉显小阳,又称阳月;十一月-葭月,葭草吐绿头,又称葭月;十二月-梅月,梅花吐幽香,又称梅月。

113、七月:相月、巧月、霜月、孟秋、桐月;

114、十二月还可以叫什么

115、八月:桂月、壮月、仲秋、南宫、仲商。

116、《祀记》上面解释:“蜡者,索也,岁十二月,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。”“腊”与“蜡”相似,祭祀祖先称为“腊”,祭祀百神称为“蜡”。“腊”与“蜡”都是一种祭祀活动,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,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。

117、网上还有这段,“一月首阳,二月绀(酣)香,三月莺时,四月槐序,五月鸣蜩,六月季夏,七月兰秋,八月南宫,九月菊月,十月子春,十一月葭月,十二月冰月”。这里用的都是别称。但是九月,十一月,十二月应当换换。有点不美。不如把上面所谓美文里的借鉴过来,变成:

118、四月:槐月、孟夏、首夏、初夏、阳月、麦月、梅月、纯月、清和、余月。

119、)正月开岁(别称),二月酣香,(别称),三月桃浪(花的形象),四月秀葽(诗经,时令),五月鸣蜩(诗经,时令),六月精阳(周易,阴阳),七月流火(诗经,时令),八月未央(不知谁编的),九月授衣(诗经,时令),十月获稻(诗经,采摘+农事),葭月龙潜(别称),腊月嘉平(别称)”。所以,所谓美文,真是大杂烩也。也难为能作者(没查到)了。

120、五月:皋月、榴月、蒲月、仲夏、郁蒸、天中;

一年十二个月别称

121、七月: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

122、十月:良月、阳月、子春、孟冬。

123、)这里,“四月秀葽,五月鸣蜩”,”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“,”十月获稻”这几句是出自《诗经,幽月》。但是,“十月获稻”不能与前边并列。如果要用它,应是“八月剥枣,十月获稻”。能与前面2句并列的是“四月秀葽,五月鸣蜩,八月其获,十月陨萚”。

124、一月:孟春、柳月、寅月、陬月、太簇、初春、新春、端月、岁始、肇春、初阳。

125、九月:深秋、暮秋、穷秋、凉秋、霜商、商序、菊月、季秋、晚秋、杪秋、三秋、暮商、霜序、朽月、玄月、青女月、三孟秋。

126、正月:端月、元春、隅月、始春

127、三月:桃月、桐月、阳春、暮春、季春。

128、一月:正月、柳月、端月、初月、嘉月、新月、开岁、陬月。

129、岁末十二月由于处在新旧交接时段,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。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新旧交接的月份举行“岁终之祭”。因岁末十二月有“腊月”、“腊冬”等别称,所以这个月举行的祭祀称为“腊祭”。

130、十月:孟冬、亥月、阳月、应钟、露月、冬、早冬、首冬、始冬、开冬、新冬。

131、参考资料:

132、岁未十二月除了“腊月”这别称外,

133、九冬。冬季三个月共九十天,于是冬季又别称“九冬”。如南朝沈约《夕行闻夜鹤》:“九冬负霜雪,六翮飞不任。”

134、还有除月、末冬、腊冬、嘉平、季冬、严冬等别称。腊月,现通常指农历十二月。

135、二月:杏月、花月、如月、早春

136、古代对月份的别称一月──正月、陬月、孟月、端月、孟春、征月、华月、早春、新正二月──女月、杏月、仲春、令月、如月、丽月、酣春三月──寐月、桃月、李月、蚕月、桐月、季月、晓春、茑月、樱笋时、桃浪四月──余月、槐月、孟夏、阴月、梅月、初夏、正阳、朱明、清和月五月──皋月、榴月、蒲月、仲夏、郁蒸、天中六月──荷月、伏月、季夏、旦月、焦月、暑月、精阴七月──相月、巧月、霜月、孟秋、兰月、凉月、瓜月、初秋、早秋八月──壮月、桂月、仲秋、中秋、正秩、仲商九月──玄月、菊月、季秋、穷秋、杪秋、青女月十月──阳月、孟冬、良月、初冬、开冬、正阳月、小阳春十一月──葭月、仲冬、畅月十二月──涂月、腊月、季冬、蜡月、暮冬、残冬、末冬、星回节、嘉平月

137、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,俗称为岁尾,有腊冬、残冬、穷冬、腊月、冰月、余月、极月、清祀、冬素、大吕等30多种称呼。其中,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“腊月”。

138、)“腊月嘉年”应是“腊月嘉平”,十二月别称腊月,嘉平月等等。

139、一月:正月、隅月、孟月、端月、始春、元春;

140、公历12月没有别的叫法,但农历十二月有很多别称。

141、杪秋:暮秋。

142、答题:腊月。农历12个月的别称,农历1月别称正月里,2月别称2月2龙抬头龙月,5月别称端月,五月端午节,11月叫冬月,12月叫腊月。

143、六月通常称:荷月、季月、伏月;

144、正月通常称:元月、端月、初月;

145、十一月:冬月、葭月、辜月

146、十一月通常称:冬月、仲冬、中冬;

147、农历的第一个月,按照习惯称为正月。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冬月和腊月,但冬月已经很少用了。表示气候寒冷的成语“十冬腊月”就是从此得来,字面意思即为十月、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。

148、穷阴。古代以春夏为阳,秋冬为阴,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,故称。如白居易在《岁晚旅望》:“向晚苍苍南北望,穷阴旅思两无边。”

149、答:农历是我国人民的古历,它可用于记载孩子出生日期,集市等。一年十二个月,正月,二月,三月,四月,五月,六月,七月,八月,九月,十月,十一月,腊月。

150、槐月: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,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,有人称四月为“槐月”。四月:四月槐花挂满枝,又称槐月。

一年十二个月别称

151、农历12个月份的别称

152、十二月又称为:腊月、季冬、严冬、残冬、除月、残冬、末冬、嘉平、穷节、星回节。

153、四月:阴月、梅月、余月、清和月

154、六月:且月、荷月、伏月、季夏;

155、腊月,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。关于“腊”,早在《周易》与《周礼》等著作中就有“肉甫”和“腊味”的记载。“腊”的本义是“干肉”。岁末十二月有多种称呼,其中最为熟知的当属“腊月”这一别称。这个月的天气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,所以有“腊月”之称。[5]

156、四月: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

157、腊月: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,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。腊月梅花吐幽香,又称腊月。腊月是农历十二月,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,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经家喻户晓了。

158、深秋、暮秋、穷秋、凉秋、霜商、商序:在民间,人们根据节气、农事、花期等将九月称为深秋、暮秋、穷秋、凉秋、霜商、商序。

159、农历十二月别称是:农历一月月正、新正、孟春、首春、上春、寅孟春、始春、早春、元春、新春、初春、端春、肇春、献春、春王、华岁、岁岁、肇岁、开岁、献岁、芳岁、初岁、初月、初阳、孟阳、新阳、春阳、春王、太簇、岁始、王正月、初空月、霞初月、初春月、陬月

160、八月:桂月、壮月、月

161、蚕月:夏历三月。三月,是养蚕的月份,所以叫“蚕月”。

162、九月:亥月、菊月、季秋;

163、十一月:冬月、葭月、辜月、仲冬。

164、七月通常称:孟秋、初秋、新秋;

165、冬月:冬月葭草吐绿头,又称葭月。

166、三月:蚕月、桃月、桐月、季春、晓春、鸢时、桃良、樱笋时;

167、十一月:辜月、葭月、仲冬;十二月:涂月、腊月、嘉平月,季冬。

168、十二月:腊月、涂月、嘉平月

169、端月:是指农历的正月,一年的开始为“正”。后来,秦始皇当政,“正”和“赢政”的“政”谐音,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。端,顶也,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。秦始皇名“政”,秦人改“正月”为“端月”。

170、七月:兰月、巧月、相月、孟秋、首秋。

171、正月:正阳之月。

172、上面所谓美文,错误百出。

173、四月:阴月、梅月、清和、槐序、孟夏。

174、十二月雅称:丑月、涂月、大吕、暮冬、梅月、暮岁、岁杪、冰月、严月

175、七月:七月凤仙节节开,又称巧月。巧月: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“乞巧”的月份,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。所以,七月就叫“巧月”。

176、三月:病月、桃月、季春、炳月、三春、阳春、暮春;

177、六月:季夏、未月、且月、林钟、荷月、晚夏、暮夏、荔月、晚夏、杪夏。

178、正月:端月、元月、始春、孟春、首阳。

179、扩展资料:

180、十月:阳月、阴月、小阳春、孟冬、初冬、上冬、良月、露月、开冬、冬、飞阴阳月:十月芙蓉显小阳,又称阳月。

一年十二个月别称

181、腊月有岁尾、腊冬、残冬、穷冬、冰月、余月、极月、清祀、冬素、大吕、建丑、季冬、暮冬、末冬、杪冬、二之日、嘉平、星回节、穷节、涂月、丑月、临月、严月、严冬、岁杪等30种别称。

182、八月:桂月、壮月、仲秋、中秋、仲商、桂秋、正秋、商吕、竹春。

183、十二月通常称:腊月、季冬、残冬。

184、六月:荷月、荔月、目月、伏月

185、二月雅称:仲春、卯月、如月、夹钟、花月、杏月、春半、花朝、殷春、春中

186、清冬。冬季万物萧条,天地间一片清寒,故冬天又有“清冬”之别称。如:唐代诗人皇甫冉《冬夜集赋得寒漏》:“清冬洛阳客,寒漏建章台。”

187、荷月、伏月:六月三伏赤日炎炎,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,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,精神抖擞,因而,便称之“伏月”或“荷月”。六月:六月荷花满池放,又称荷月。

188、仲秋、中秋、仲商、桂秋、正秋、商吕:在民间,人们根据节气、农事、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、中秋、仲商、桂秋、正秋、商吕。

189、一个月也称为30天。

190、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:正月-柳月,银柳插瓶头,又称柳月;二月-杏月,杏花闹枝头,又称杏月;三月-桃月,桃花粉面羞,又称桃月;四月-槐月,槐花挂满枝,又称槐月;五月-榴月,石榴红似火,又称榴月;六月-荷月,荷花满池放,又称荷月。

191、此外,冬季的别称还有“严节”,如梁任《赠徐征君》中的“何以表相思,贞松擅严节”;岁馀,如唐孟云卿《田园观雨兼晴后作》中的“秋成不廉俭,岁馀多馁饥”等。

192、一月首阳,二月酣香,三月莺时,四月槐序,五月鸣蜩,六月季夏,

193、月正、新正、孟春、首春、上春、寅孟春、始春、早春、元春、新春、初春、端春、肇春、献春、春王、华岁、岁岁、肇岁、开岁、献岁、芳岁、初岁、初月、初阳、孟阳、新阳、春阳、春王、太簇、岁始、王正月、初空月、霞初月、初春月、陬月、王月、端月、孟陬、泰月、谨月、建寅、寅月、杨月、孟春月、三微月、三正、三之日、睦月、上月。

194、上春:指孟春正月。

195、四月:阴月、梅月、钥、清和月

196、六月:荷月、荔月、、伏月、溽暑、季夏。

197、七月:巧月、瓜月、兰月、兰秋、肇秋、新秋、首秋、相月、孟秋、初秋。

198、七月:孟秋、申月、相月、夷则、瓜月、初秋、桐秋、桐月、兰月、肇秋。

199、十二月:季冬、丑月、涂月、大吕、腊月、暮冬、梅月、暮岁、岁杪。

200、杜甫《腊日》诗云:“腊日常年暖尚遥,今年腊日冻全消。”秦朝将十二月定为腊月,以后沿袭之。自古以来,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,故又称为冰月、严月。

201、十一月:冬月、葭月、專月

202、根据公历年份计算,一年有十二个月,十个月无法构成完整的一年,因此在古语中以两年来表示这段时间。